大连生猪期货交易平台(大连交易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的成立,是连接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是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和提高我国大宗农产品定价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大连期货交易所在大连地区,作为我国首家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在公司和嘉宾的陪同下,就产品和业务向大连市期货交易所及期货公司、期货子公司等提出了要求,作为“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会员单位”,王凤海表示,大连商品交易所和期货子公司作为大连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参与者,为大连期货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据介绍,公司将开发标准化的期货产品体系,由交易所提供最权威的期货品种代码、买卖方法、报价方式等,与相关机构进行匹配,为交易者提供稳定的期货交易服务,更好地满足产业客户风险管理的需要。
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品种包括玉米、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聚丙烯、聚氯乙烯、塑料、焦炭、焦煤、铁矿石、胶合板、纤维板、鸡蛋、纤维板、胶合板、聚丙烯、玉米淀粉、玉米期权、豆粕期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氯乙烯期权等7个品种,其中玉米期货1807、玉米期货2106、玉米淀粉期货2111、豆油期货2106、玉米期权2106、玉米期权2107、玉米淀粉期货2111、玉米期权2109、玉米期权2109和玉米淀粉期权2110三个品种,对应的期货品种为玉米和淀粉期货2110、2110、2111、2112、2201、2201、2202、2203、2204、2205和2205。
在行业人士看来,期货公司会员对农产品的期权交易业务开展情况比较了解,能够为产业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也有助于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参与套保,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期货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有利于行业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日常服务,推动全行业共同的稳健发展。王凤海认为,以对冲方式,在交易所支持和引领下,客户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对冲自身风险,同时将期货公司等机构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利用期货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今年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豆粕、玉米淀粉期货品种的业务推广和研究,提高套保效率。一是对期权品种的合约规则优化和交易流动性要求,以便市场参与者合理使用期货交易,在头寸管理中注意控制风险,不存在套保额度限制,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对期权品种的期权风险管理、套保效果要求,引导更多市场参与者参与期权交易;三是完善交易商管理体系,将期权、期货与现货结合起来,为现货企业管理风险提供工具,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对期权合约的监控,避免与客户存在过度交易行为,防止出现违规的套保情况。
在王凤海看来,此次有关业务推出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期权合约运行的统一,便于期权及其他衍生品套保交易;二是完善期权价格序列,完善期权定价模型,助力企业决策,更好地实现期货价格“组合拳”;三是增加参与者成本,实现期权套保利润的稳定性;四是简化期货公司风险管理